AGHJ-FTIR型气态污染物连续监测系统
详情
AGHJ-FTIR型气态污染物连续监测系统
一、产品概述:
本系统是集光、机、电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,其核心的气态污染物分析仪采用国家环保部及美国环境保护组织(USEPA)推荐的傅立叶变换红外技术。
本系统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无组织排放监测和园区/企业边界环境污染敏感性监测,监测参数包括VOCs、SO2、NO(NOx)、CO、CO2、HCL、HF、CH4、N2O、SF6O2等四百多种气体成分,应用范围涵盖园区、石油、化工、冶炼、喷涂、垃圾焚烧、固废处理、造纸等应用场所。相比较传统的点位式监测系统,AGHJ-FTIR型气体污染物连续监测系统具有监测面广、检测精度高、运行费用低、监测因子种类多、安装和维护简便、无需人员监守等优点。
AGHJ-FTIR型系统主要由气态污染物光谱分析仪、红外光源发射望远镜、自动制冷系统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4个子系统组成。
气态污染物光谱分析仪基于光相干性原理,进行干涉调制与傅里叶变换而获取光谱,再通过独特算法(最小二乘方法)计算气态污染物浓度。
红外光源发射望远镜是为系统提供红外辐射信号,并穿过外界开放式环境中的待测污染气体后,由接收望远镜接收。
自动制冷系统是通过液位传感器,将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,由控制系统发送命令来将液氮推出容器,经过转移管路最后进入系统容器中,确保系统运行时保持最高信噪比,从而保证系统正常、稳定、准确工作。
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具有现场数据实时传送、远程故障诊断、报表统计和图形数据分析等功能,实现了工作现场的无人值守。
整套系统结构简单,动态范围广,实时性强,组网灵活,运行成本低,同时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,组合方便,并且能够完全满足DCS信号和环保部门的数据系统通讯的要求。
二:系统方案
自Herget等人创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方法以来,现今FTIR光谱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气体分析手段。在大气分析中,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,即主动测量技术和被动测量技术。其中,主动测量一般采用长光程开放光路测量方式,由于FTIR具有高灵敏度、高分辨率、高信噪比和较宽的波段覆盖范围等优点,所以它和长光程(50~1000米)技术相结合可用于对测量区域内大气中污染气体实现高时间分辨率、高灵敏度、动态、非接触、实时和在线测量。20世纪70年代,Hanst第一次利用开放光路FTIR光谱技术对大气中的气体浓度进行了定量研究。
系统工作时,首先红外光源发射的红外光束经过发射望远镜准直,并穿过外界开放式环境中的待测污染气体后,由接收望远镜接收,并聚焦汇聚于干涉仪腔内,通过动镜移动和探测器接收检测干涉信息,最后将采集到的干涉图发送至控制和分析计算机。计算机通过FFT将干涉图转换为光谱,由此得到整个测量区域的吸收光谱,吸收光谱包含了待测气体的浓度信息。
Ø 温室气体:CO2、CH4、N2O、SF6等;
Ø 环境污染气体:SO2、CO、NO、O3、NH3、CS2等;
Ø 腐蚀性气体:HCL、HF、BHR等;
Ø 挥发性有机物(VOCs ):乙烯、乙烷、丙烷、丙烯、丙酮、乙酸乙酯等;
Ø 其他:数据库覆盖了400多种气体成分及VOC组分的红外光谱定量数据。
系统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及双站式开放光路配置,通过对大气痕量气体成分红外辐射“指纹” 特征吸收光谱测量与分析实现多组分气体的定量在线自动监测。
三、用途:
Ø 工业、化工园区及周界空气质量监测;
Ø 工业、化工厂区无组织排放实时预警性监测;
Ø 工业生产车间有毒有害气体预警性监测;
Ø 城市交通、高速公路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;
Ø 城市污水处理厂、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排放监测。
测量范围 ppb~百分比量级
测量精度 ≤±5.0%F.S
测量下限 ppb~ppm量级
测量光程 50~1000m
测量方式 连续自动运行,测量结果自动显示、存储
时间分辨率 1~10min可选
波段范围 800~5000 cm-1
红外光源 24w碳硅棒
望远镜 卡塞格林型
探测器制冷方式 液氮制冷
安装方式 双站对射式
1.可对多种污染气体排放进行非接触式、实时、自动连续测量,对局部污染面源以及高密度污染气团进行快速响应。
2.软件操作简单、数据自动保存
3.无需频繁校准
4.内置流通标定池
5.开放式光程对多组分实时监测,有效监测园区区域范围内污染因子平均浓度
6.测量周期短
7.能够实现园区/厂区边界全覆盖监测
8.产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书,环保认证,适用性检测合格报告
9.可靠性高
10.维护方便、维护成本低
11.测量精度高
六、测量组份
三氢化砷 |
全氟戊烷 |
氨基乙烷 |
羰基镍 |
偏二氟乙烯 |
甲基丁基甲酮 |
五硼烷 |
五碳基铁 |
三氟溴氯乙烷 |
六氯环戊二烯 |
1 1 1 2- 四氟乙烷 |
甲基异丁基酮 |
三氯化硼 |
醋酸正丙酯 |
三伏二氯乙烷 |
三氯化硼 |
乙酰氟 |
环己烷 2-甲基 -1-戊烯 |
三氟化硼 |
二乙基甲酮 |
三氯乙烯 |
三氟化硼 |
乙炔 |
1- 己烯 |
溴化氢 |
丙酸乙酯 |
四氟氯乙烷 |
溴化纳 |
溴化乙烯 |
顺式 -4-甲基 -2-戊烯 |
二聚环戊二烯 |
醋酸异丙酯 |
三氟酸单体和二聚体 |
二聚环戊二烯 |
氯化乙烯 |
新己烷 |
叔丁基苯 |
2- 戊酮 |
三氟乙酸主要单体 |
叔丁基苯 |
1 1 1 三氯乙烷 |
乙二醇单丁醚 |
β- 蒎烯 |
1- 戊烯 |
五氟乙烷 |
β- 蒎烯 |
1 1 2 三氯乙烷 |
二异丙基醚 |
蒎烯 |
2- 戊烯 |
氰 |
三氢化砷 |
乙酰氯 |
2- 甲基戊烷 |
萘 |
异戊醇 |
六氟丙烯 |
五硼烷 |
氯乙酸 |
3- 甲基戊烷 |
丙烯酸辛酯 |
1- 戊醇 |
六氟丙酮 |
二氧化氮 |
氯甲酸甲酯 |
正己烷 |
磷酸三丁酯 |
2- 戊醇 |
八氟丙烷 |
一氧化氮 |
三氟乙烷 |
二异丙胺 |
1 2 四氟二溴乙烷 |
甲基叔丁基醚 |
安氟醚 |
二氧化碳 |
甲基氰 |
三乙胺 |
三伏三氯乙烷 |
异戊二烯 |
地氟醚 |
二氧化硫 |
甲基异氰酸酯 |
六甲基磷酰胺 |
四氯乙烯 |
丙烯酸乙酯 |
1 1 1 三氟丙酮 |
二氯甲硅烷 |
过氧乙酰硝酸盐 |
1 2 4- 三氯苯 |
三氯乙酰氯 |
甲基丙烯酸甲酯 |
丙烯腈 |
水汽 |
甲基异硫氰酸酯 |
2 4 5- 三氯苯酚 |
六氯乙烷 |
环己烯 |
丙二烯 |
过氧化氢 |
乙烯 |
2 4 6- 三氯苯酚 |
三氟氯乙烯 |
环已酮 |
1 3 二氯丙烯 |
硫化氢 |
1 2 二溴乙烷 |
间二氯苯 |
氯五氟乙烷 |
环己烷 |
丙烯醛 |
二氧化氮 (和四氧化二氮 ) |
二氯醚 |
邻二氯苯 |
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|
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|
b- 丙内酯 |
异氰酸 |
1 1 二氯乙烷 |
对二氯苯 |
六氟乙烷 |
六氢苯酚 |
丙烯酸单体 |
异氰酸 |
1 2 二氯乙烷 |
溴苯 |
顺反二溴乙烯 |
丁酸乙酯 |
丙烯酸单体二聚物 |
亚硫酰氯 |
1 2 二氟乙烷 |
氯苯 |
顺 1 2二氯乙烯 |
己酸 |
主要丙烯酸单体 |
一氯化硫 |
环氧乙烷 |
氟苯 |
反式 1 2-二氯乙烯 |
双丙酮醇 |
丙炔 |
磷酰氯 |
甲酸甲酯 |
硝基苯 |
1 1 1 2 四氯乙烷 |
丁酸乙酯 |
烯丙基溴 |
三氯化磷 |
醋酸单体 |
亚硝基苯 |
1 1 2 2- 四氯乙烷 |
醋酸乙氧乙酯 |
二溴氯丙烷 |
硫代磷酰氯 |
醋酸单体和二聚体 |
苯 |
二甲基硫酸盐 |
4- 氯甲苯 |
n 丁醇 |
1 丁烯 |
甲醛 |
异辛烷 |
二甲亚砜 |
二环庚二烯 |
异丁醇 |
顺式 2丁烯 |
甲酸 |
丙烯酸辛酯 |
硫代乙二醇 |
苯甲醇 |
异丁烷 |
反式 2丁烯 |
溴代甲烷 |
正辛烷 |
乙硫醇 |
间甲酚 |
二乙基胺 |
2 氯乙基乙基醚 |
氯代甲烷 |
2 2- 二甲基鸟嘌呤 |
氯化氰 |
邻甲酚 |
顺丁烯二酐 |
N N 二甲基乙酰胺 |
甲基三氯硅烷 |
磷酸单丁醚 |
碳酰氟 |
对甲酚 |
七氟烷 |
亚硝酸丁酯 |
甲磺酰氯化物 |
八甲基三矽氧烷 |
三氟甲基碘 |
甲苯 |
呋喃 |
苯乙酮 |
甲基氟 |
八甲基环化四硅氧烷 |
四氟甲烷 |
邻甲苯胺 |
双烯酮 |
氧化苯乙烯 |
碘代甲烷 |
氯苯甲基酮 |
五氟甲基三氟化硫 |
苯乙烷 |
噻吩 |
均三甲基苯 |
亚硝酸甲酯 |
苯乙烯 |
二溴甲烷 |
间二甲苯 |
2 氯 1 3丁二烯 |
1- 乙基 -2-甲基苯 |
三氟甲烷 |
三氯甲烷 |
溴氯甲烷 |
邻二甲苯 |
甲基丙烯醯氯 |
1- 乙基 -3-甲基苯 |
氢氰酸 |
二氯氟甲烷 |
二氯甲烷 |
对二甲苯 |
甲基丙烯腈 |
正丙基苯 |
乙二醇 |
2- 氯甲苯 |
二氟甲烷 |
乙酸已酯 |
异硫氰酸烯丙酯 |
1 2 4 三甲基苯 |
三氯丙烷 |
四氯化硅蒸气 |
电话: | 0535-6665866 |
---|---|
传真: | 0535-6665866转825 |
Email: | yunfeng@shandongyf.com |
网址: | www.shandongyf.com |
地址: |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江路131号普晟大厦11-13层 |